李树军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毕业的物理学博士,也是国内较早进行锂离子电池技术开发的人员之一。国际空运以其迅捷、安全、准时的超率赢得了相当大的市场,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对于物流供应链加快资金周转及循环起到了的促动作用。锂电池出口装载集装箱内须进行加固,加固方式和强度应符合进口国的要求。电池出口带电池的是属于9类危险品,订舱位就需要以危险品来订舱,提供英文版的MSDS,危包证扫描件,托书,船公司的表格。李树军拆开了一个锂电池,只见里面一层铝箔和铜箔组成,中间有一层类似于塑料的隔膜。李树军解释说,锂离子电池加工过程中,正负的片叠加在一起,中间加入隔膜严格分开,再紧密的卷绕在一起,放入预先加工好的壳体中,注入液态的电解液,并把开口封住,一块锂电池就做好了。这时电池本身是没有电的,材料中只有隔膜和电解液是可燃的,但并不易燃,是非常安全的。整个加工过程中也没有高风险的工序,没有起火的特别因素。 但是,电池在出厂之前都会进行******充电、搁置并进行检测,充电之后如果出现短路情况,就会引发自燃现象。“短路分内部短路和外部短路两种,外部短路的原因可能是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造成,而内部短路则是产品本身的问题”,李树军进一步解释说,这些问题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环境不洁净,导致正负片上沾染别的物质;内部隔膜不能有效的分隔正负,存在瑕疵。这都会导致存储在电池中的电量会迅速通过连接点释放,瞬间放出大量的热,电池温度急剧升高,首先导致电解液、隔膜等可燃物燃烧,待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正负物质及铝箔也会剧烈燃烧,中心温度上升到1000摄氏度以上,并发生类似的现象。如果在工厂内部,大量电池集中存放,会导致连锁起火。 锂电池着火用干粉无法灭火 李树军说,由于电池内部自燃,此时用干粉灭火器就无法奏效,而比较好的方法是用水去降温。 锂电池制造缺乏标准 近年来,电池自燃甚至事故越来越多,李树军说,后面的原因还是我国存在企业生产标准的空白,导致业内乱象丛生。“外部短路或消费者使用不当少发生,在工厂内部的堆放和运输不当造成的也较容易避免。对电池企业而言,较大的危险在于造成内部短路的制造瑕疵”,李树军表示,为了避免这类缺陷,电池制造企业需要具有良好精度的加工设备,并在低湿度、低粉尘的环境下生产,并在各个工序上进行完整的监控和检测。 同时,为避免充电后的电池发生自燃导致火灾,未出厂的带电电池必须独立存放于防火的隔间内,并加装监控设施以及烟感和喷淋等自动灭火装置,同时操作人员必须离开一定的安全距离,附近应有通畅的逃生通道。“但由于有山寨机、充电宝等低端不规范市场的存在,很多投资很小的电池工厂,使用简易设备加工制造锂离子电池,缺乏比较基本的质量控制措施,产品内部的各种瑕疵和缺陷很多,起火的隐患。同时充电后的电池随意堆放且人货相邻,没有消防安全措施,易发生火灾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
航贸百科
为您提供最优质快速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