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内贸水路运输大宗包装有了新的要求!

 航贸百科     |      2023-06-05

  

  2022年12月29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询问《关于做好船舶载运内贸大宗包装锂电池产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

  图1官方网站通知截图

  https://www.msa.gov.cn/page/article.do?articleId=1F7E230A-47AF-45D0-ACB8-E96D487FA8B8

  本期合规解读,小编就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通知》的主要管理规范。

  PART.1

  适用范围

  《通知》明确了本次征求意见稿所涉及的锂电池运输要求,仅针对满足以下条件的锂电池:

  运输方式:仅限船舶运输。

  友好提醒: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的锂电池必须遵守各自运输方式的规定。

  2.贸易模式:仅限于国内贸易,也就是说进出口的锂电池不在《通知》的管辖范围内,但如果是多式联运,比如从国内内河运输,然后从港口海运出口。在这个运输阶段,根据小系列的理解,内河运输应该符合《通知》的要求。

  锂电池类型:仅限下列两类锂电池:

  ①锂电池:UN3090(独立运输),UN3091(与设备和设备一起运输)

  ②锂电池:UN3480(独立运输),UN3481(与设备和设备一起运输)

  UN3481两种典型的包装方式示意图

  锂金属及锂电池示意图

  包装方式:仅限于大宗包装的锂电池。

  UN3090,3091,3480和3481在《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40-20版)中的包装选择和使用,需要满足表1所示的包装指南要求。

  1

  P903,P908,P909,P910,P911

  LP903,LP904,LP905,LP906

  在这些包装中,P导针对的是小包装,一般是体积。≤450L,或净重≤大包装400kg(又称大包装),largepackage)最大体积可达3m3。选择锂电池包装时,一般体积或重量较大的电池会选择大包装(如50D大木包装),如图4所示。

  锂电池两种常见的包装类型

  本通知中提到的管理对象仅限于选择大型包装运输的锂电池。

  PART.2

  主要要求

  锂电池的要求

  《通知》对内贸水路运输的大型包装锂电池提出了以下要求:

  (1)必须使用未使用的新电池

  如图5所示,样品电池、损坏或有缺陷的电池,以及处理或回收的电池,其运输应遵循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

  三种特殊类型的锂电池

  (2)电池的荷电状态(SoC)≤30%

  虽然近年来,在联合国TDG专家委员会的年度会议上,一些专家建议将锂电池SoC的需求吸收到TDG法规中,但这一技术标准目前还没有被IMDGcode所采用,尽管近年来,在联合国TDG专家委员会的年度会议上,也有专家建议将锂电池SoC的需求吸收到TDG法规中。

  航空运输法规对锂电池SoC的限制

  根据《通知》的要求,锂电池在大包装、内河运输过程中的荷电量不得超过其最高值的30%。功率越低,危险事故的危害就越小。

  电池要符合IMDGcode2.9.4章的要求

  这一要求也被所有运输方式的国际法律法规所采用。在提交运输之前,必须确认锂电池符合第2.9条。.第四章的七个领域技术标准(如下所示)。

  ① 用UN38.3检测锂电池;

  ② 锂电池必须有安全的排气装置,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可以避免强烈的破裂;

  ③ 锂电池必须采取防短路措施;

  ④ 锂电池组必须有有效的设备(例如,二极管),以避免反向电流造成危险;

  ⑤ 锂电池制造商必须有良好的质量控制计划,确保电池质量稳定;

  ⑥ 电池组同时包含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需要满足的技术要求;

  ⑦ 随着供应链的传递,锂电池制造商需要提供UN38.3测试实验简介。

  大型包装要求

  《通知》对锂电池使用的大包装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经过逐一检查,发现LP903的主要技术标准与IMDGcode中的锂电池大包装指南基本一致。

  IMDGcode对锂电池LP903的包装要求

  核心点是:必须使用符合II类包装的刚度大包装(50#)

  3.运输要求

  《通知》还提出了大包装锂电池运输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 采用封闭式运输部件(CTU)运输,例如,封闭式集装箱

  ② 单个CTU总重量≤最大营运许可证的总质量

  ③ 锂电池的总能量,单个CTU(Wh)≤最大允许量80%

  ④ CTU中锂电池的装载需要满足GB40163的技术要求

  PART.3

  总结

  在本期的合规解读中,小编为大家简要梳理了国家海事局针对水道内贸运输大型锂电池提出的三个技术标准,相关企业和行业应高度重视,如有建议或积极反馈。只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